春风拂面生清欢
——重读《论语》开篇三句
“子曰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——《论语》
从岁月的长河中轻履薄霜,孔老人向我们稳步而来,来就来嘛,上来就发给我们触及心灵的三个轻问,三句似乎都有关“快乐”:你欣悦吗,你快乐吗,你最近没什么恼火吧?
人生在世也复杂、也简单,能简单到三句话、两方面。第一句也是第一方面,修养自身;第二方面是协调与他人的关系,第二句是“合”则生乐,第三句是“不同”则莫怒。
集合《论语》中关于“学习”的论述可以得到相当的篇幅。人生在世,学习可谓第一要义!为什么?婴儿坠地,不学习如何会说话,不学习如何会走路?少年不学习 如何会写会算,明通事理?青年人不学习如何安身立命、成家立业?中年人不学习如何提高工作技能?老年人不学习,如何看开、豁达,颐养天年?人非圣贤,岂能凡事生而知之?“进德修业”要不要学习知识、技能、道理?要的!
关于学习的态度。童蒙未开,学习教化,文明通理。《易》经中讲,“童蒙求我,非我求童蒙。”可见想要学习就要端正态度,发以谦虚恭敬的心态去求知,做学生的牛气冲天,谁会教你?不知己不知,瓶子已满如何还能再装进去新东西?此外,“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”,学习还需要实在老实的态度。
“习”字的繁体是上面一个“羽”,下面一个“白”,本意是鸟儿不断的扑扇、磨练翅膀、重复这一单调动作练习飞翔。可见学后要不断熟悉、温习,体会要领;要不断实习,学以致用。这个“时习”的过程是枯燥单调的,需要持之以恒,才能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,不知要扇动几千次翅膀才能突然实现自由飞向蓝天的梦想。《道德经》中说,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这大概是说学习要不断积累,求真理要去芜存菁,去伪存真。这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由的攀升,是一种知识的新陈代谢。
温故而知新,温故而“致”新可以为师矣!学习还有创新精神,学习需要不断的调整修正。举个例子:从只适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,到适用于所有平面三角形的余弦定理,这可以说是一次翻新、推广、修正,以“故”至“新”,如此等等。
孔子还告诉我们要“快乐学习”,“不亦说乎”嘛,要讲究方法,快乐学习,不一定是学海无涯“苦”作舟啊,获得新知识、新技能,可以让心灵产生小小的成就感,心生欢快。大家看,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师可不是一个总爱刻板着脸孔的人,他一直在关注,温暖人心,快乐人心的东西!
一个人在孜孜以求的钻研某一方面问题时候,难免会产生高手寂寞的心情,希望能有人来“切之磋之”。当年俞伯牙独拨古琴,恨无知音时,忽然天上掉下个钟子期,翻译他的琴音意境说“巍巍呀高山,潺潺呀流水”,嘿,你说他乐不乐?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。《孟子》中说,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”,志同道合的一群人知音共赏自是人间佳话。《易》中说,“鸣鹤在阴,其子合之,我有好爵,吾与尔靡之。”,贤者佳音,合情入理自得众心。常言道,世情练达亦文章,营造和谐人际关系,得天时地利人和,团队有凝聚力也是令人心激动向往的境界呀。
所谓,仁者爱人,凡事首先返求自身、反省自己,不苛求他人,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,心态平和即“人不知而不温”,此当是君子之风啊。当年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,行至陈蔡被当地人误认做罪犯,团团围困数日,饮食难供,而夫子和颜悦色弹琴放歌,不温不火,终释疑嫌,正是这第三句的一个注脚呀。不仅是这数日中他不被人理解,终其一生,何曾得舒其道,何曾得行其志?然而他不曾愠怒,,他说“道之不行,吾知之矣!”却明知其不可而为之 ,面对年华流逝,“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”,微笑着说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!”即使被误解,他仍会微笑的注视着我们说“不管你读或不读论语,我都在民族的基因里不温不火”!
好书如同拂过心灵旷野的春风,《论语》这书里可以品读到什么是温暖人心、如沐春风!